找到相关内容307篇,用时5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略述《金刚经》信解行证的十大修法

    信。对《金刚经》要生起“信心”。   8。(详玄奘译本16分及32分的经文),将《金刚经》的道理用“”的方式实践它,“”就是对经义以一种“正确的思惟”方式去契入。   9...梦、幻、泡、影;露,亦电,应如是观。”   证   3分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

    果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70750306.html
  • 金刚经释(五)

    比不上念诵这部经的功德大。如果有口无心地念一念,觉得比别人做大供养的功德殊胜,这是依文不依义的颠倒错解。世尊为使更多众生趣入此经,而以受持、通达、缮写、等方便宣说。现在不论在家还是出家人诵经时,很少有人对经义,甚至有人根本不懂得经义,这样便不可能。如果不了知关键应通达般若法的本义,未真正通达真实内涵,只是表面上念经无疑不能圆满获得持经的功德。经文的受持有种种差别,自...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索达吉堪布 著疏

    |金刚经释|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1/0922012433.html
  • 佛教的智慧学——般若

    渡船渡过河去,所以你经过几十年修来的神通也就值这几毛钱而已。”   正见的两个先决条件:听闻正法和  正见有两个先决条件,即听闻正法和。《经》中讲∶“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吧。   ,这是比较难培养的,因为它需要我们对每日生活中所遇到的事时时有清晰的了知观察和分析,这样你会对遇到的事物有便深的认识,而不是肤浅的认识。所以听闻正法之后,再进行,这样才能形成...

    广 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4644492.html
  • “声闻地”之“资粮论”的三重结构

    pa,hina)” “云何胜缘?谓正法增上他音(parato ghosa)、 及内(yoniso manaskara)”(大...的条件: “云何胜缘?谓正法增上他音(parato ghosa)、 及内(yoniso manaskara)”(大30-396b...

    释惠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3245920.html
  • 净心法要——别别观修之轮讲记

    然后依此具体展开四种观法。   乙二、宣说要义   一、总说:   所有三有诸过患,自心烦恼力所生,  非烦恼因,能除彼。   所有生老病死等过患,不是无因而生,也不是他人加于自身,唯一是由自心烦恼的力量所产生。引生烦恼的主因是非,而以能遣除非。   产生烦恼的因缘,《俱舍论》讲了烦恼随眠、引生烦恼的对境和非三种,《瑜伽师地论》还提到猥杂、言教、...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止观|净心法要|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11/20565218977.html
  • 三自性中的染净因果观

    净业行果,消解杂染对立,转识成智,转凡为圣故说。  《摄论》云:“如是已说所知相,入所知相云何应见?多闻熏习所依,非阿赖耶识所摄,阿赖耶识成种子;所摄似法似义而生,似所取事,有见意言。”《摄论疏》在此对这段开示做了言简意赅的解释,试解如下。入所知相,就是多闻熏习,,因为入所知相者,是由此悟入,如此悟入,所以将多闻熏习和,称为入所知相。依照多闻熏习的方法,生起。这并非是...

    圆礼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14355979.html
  • 烦恼的体相、生起次第、起因及过患

      ⑥:指虚妄增益可爱与厌恶之相,及对原本无常的法妄执为常等的非遇所爱境,如果意思维,贪心必定增长;遇可憎境,意思维,嗔心转更猛厉。所以烦恼初起如火初生,不断即是火上浇油,使火势加猛。   在大小乘俱舍论中都指明烦恼的生起需要具足三种条件,即:烦恼未断、所缘境现于近前、非。   由此逆向思维,要想避免烦恼的生起,尚未生起空性慧、不能断烦恼种,则须远离引生烦恼...

    益西彭措堪布

    烦恼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2/0810102858.html
  • 无上大宝恩师能海老法师德行实纪

    应总合各宗学修要领,建立般若总持法门,俾学修行人,亲近善士,听闻正法,,法随法行,安住证净,疾空烦恼,顿破无明,证沙门果,进而回向大乘,直趣菩提,自觉觉他,行愿圆满。此为海公上师出家学戒访师问...极端崇信,对我之教传心领神会,虽因汉藏语言文字不同,法相上有时有所出入,但以我师徒两人心心相照现量契印,彼能深刻领悟,,法随法行,前一次讲现证庄严论时,有人疑能海法师藏文法相或有不通,当问其对...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93842171.html
  • 烦恼的体相、生起次第、起因及过患

    则不待贪境现前,贪心自会炽盛生起。   ⑥:指虚妄增益可爱与厌恶之相,及对原本无常的法妄执为常等的非遇所爱境,如果意思维,贪心必定增长;遇可憎境,意思维,嗔心转更猛厉。所以烦恼初起如火初生,不断即是火上浇油,使火势加猛。   在大小乘俱舍论中都指明烦恼的生起需要具足三种条件,即:烦恼未断、所缘境现于近前、非。   由此逆向思维,要想避免烦恼的生起,尚未生起空性慧、不能...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3845087.html
  • 论大乘瑜伽止观的修习

    那些可厌患的法,令心厌离。《瑜伽师地谕》云:“云何调练?谓由此,于厌患法,令心厌离,是名调练。(8)……何等名为可厌患处?略有四种可厌患处。谓自衰损及他衰损,现在会遇正现前时,,数思维故,成可厌处.若自兴盛及他兴盛,过去尽减离变坏时,,数思维故,成可厌处。(9)  二曰:慈润心。这种与第一种完全相反.如果说调练心是离尘,那麽慈润心意心是向道。指修习止观的...

    释高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4147978.html